分类导航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愿力,能说人语;菩萨的身口意纯正、真诚、正直,从不虚伪,不做违背真理、道德之事,于累世积集智慧、薰修慈悲,从不生一念杀害之心。
兔王禀性柔顺,于无量百千兔中为上首,常为兔众宣讲应遵循之法则,劝兔众仔细听闻,并且要常记在心:“我及你们,因为无始劫以来,不修正行,身口意随恶流转,造作贪、瞋、痴、慢,四种恶因,所以堕入三恶道。或是由悭贪造作了十恶业,因此堕于饿鬼道;在饿鬼道中,心更悭吝,咽喉细小如针,在长劫受苦中,从未听过浆水这件事,更遑论能够吃浆喝水!
即使有人设施,而得少食,尚未入口,就被火烧成焦炭,削瘦得皮骨连立,受饥渴之苦。或是因为瞋心、愤恨心,而造作十恶业,因此堕入畜牲道,成为毒蛇、猛兽、豺狼虎豹、无足或多足众生,彼此互相扑食。或是投生为驼、牛,载负重物,长途跋涉,颈项、下巴因为套绳穿环,都被刺伤,以偿还宿债。或是因为愚痴而造作十恶业,堕于地狱中。生前没有智慧,狂言说无因果,又毁谤佛、法、僧,拒学般若,以致堕入地狱,受八寒、八热、刀山、剑林……种种苦。
或是由于傲慢而造作十恶业,心不真诚,对权贵者奉承、巴结,对其他人却贡高、自大,不喜亲近善知识,不信三宝,因此堕入修罗道,虽然受福报如天人,但常陷于苦斗、战争中,肢节被残害。我现在只是简略的陈述恶道所受众苦,若是详实具说,历劫也说不尽。
我与你们在过去生,心盲而无慧眼,愚痴至甚,所以轮为兔身,缺少水草,常受饥渴,身处旷野、树林,有时被陷阱或捕兽机所困,有时被猎人伤害,周遭的环境使自己慞惶惊怖。你们应厌离这种种苦难,各各应发勤奋心,修十善行,以出离畜牲道,求生善道。”
兔王常为同类讲解身、口、意三业需符合真理与正法。当时有一外道婆罗门种姓,远离尘缘,出家修习仙法,心不起爱欲,也不起瞋恚,饮山中水、食野生果,任由发长、指爪长,而乐居闲寂。有一日,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兔王为群兔宣说经法的内容,叹息的自言自语:“我虽是得生为人身,却愚痴无智,智慧不及那说法之兔;兔子能明了、通达善法,能开悟他众,此兔必是圣贤、或是梵王、大自在天王等,大权化现。今日,我因为听到彼兔所说的法要,身心泰然,而解除了心中烦恼。这位兔子心性慈悲、贤明,能善巧阐释先圣之道,分别善恶、报应之理。自从我栖止在此山谷,草木为衣,野菜为食,勤求出离之道,但从未遇见明师、善友能如是教诲,今日方始得遇,令我无量法喜。”
此婆罗门于是起身合掌,到兔王处所,安然徐缓的说:“奇哉大士!您大权化现此身,为诸有情众生广宣法要。您真正是善持大法之大士,必定通达正法之法藏,祈愿您能为我开示最上、究竟出离之法。我先前修习婆罗门法,长久以来,受各种无益之苦,于解脱道却无济于事,如同愚人相信在冰天雪地中,钻冰以求火苗,那是不可能的,我今恳求追随仁者,作我归依之处。”
兔王回答:“大婆罗门!我所阐述的解脱之法,能尽除诸苦,契合你的根性,你可以尽量发问,我会无所吝惜的回答。我早已除去悭贪垢习,我为了利益有情众生,而乐于往来生死,为了化导兔类,所以受此兔身。”婆罗门听了兔王所说,内心从未这么欢喜过:“仁者!我非常庆幸,得遇您亲自慈悲教化,祈愿能不辞劳倦再领受您的教诲。今我在山林,经多年勤奋修行,食草饮泉,全然与兔群无异。”
当时,世间人民为非做歹,不信正法,邪教猖狂,以致福力衰微,善神见救度无望,因此舍离此地,远去他方。从此,因众生共业,招感天灾,灾难相继而至。数年干旱不雨,草木焦枯,泉井干涸。婆罗门心里想:“我已年迈,如今此处又缺充饥之物,如果还住止此处,也是增加大家的困难。”于是跟兔王说:“我今向仁者告假,暂离此地,前往他处,敬请仁者见谅。”
兔王说:“大仙!现在不乐于居住在此,我内心确实不安,唯恐无意中对大仙有所触犯的过失,希望大仙包容、宽恕,昔日约定之言,如今却将离别。”婆罗门说:“此处幽寂,可以断绝过失与祸端,兔群调顺,互不干扰。这段时间,依止大士,而能听闻法要,我一定将法义牢记在心,终身不忘,并且发愿广传此正法,以济度众生。但是我福薄,欠缺食物,如今我绝浆未食已经十天,恐怕命将不保,前功尽弃,不能圆满我济度众生之愿。”
兔王听婆罗门此言,悲哽的说:“今此一别,何时能再相遇?且请留一宿,受我虔诚薄供。”兔王又向群兔说:“大仙向道之心坚固,是善知识,也是各位最上福田。你们齐心协力多积干薪,以供明日早晨烧火煮食之用。”兔王又至婆罗门居所,对婆罗门说:“唯愿大仙明晨一定要来,接受我微薄供养。”婆罗门应允兔王之约。婆罗门不断的审思:“兔王是得到什么了吗?是死亡的鹿?或是其他兽类的残身?得以提供所食,所以劝请如是?”
兔王告诉兔群:“现在大仙将舍我他去,世间无常,有聚就有别离,世态如此。众生寿命亦如幻化,果报来时,没有任何机会能免除,所以你们应当勤奋、精进用功,至心求出离生死轮回之道,才能尽除一切苦。”兔王整夜不眠的为同类宣说出离生死的解脱法要。
清晨来临了,所有积聚的薪材开始点燃,火焰渐渐炽盛。兔王对婆罗门说:“大仙!我先前邀请您接受我微薄供养,今日已备妥,祈愿大仙勉强食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智慧的人集财不是为自己,而是在适当的因缘能施予需要者,受施者必定受用。如今我贫乏无物,无力大施,我宁愿自舍己身,无所贪惜,能使他众得以安身,继续用功,共证无上正觉,唯愿仁者今日纳受。”
兔王讲述自己的愿心后,立即投身烈焰当中。婆罗门目睹此境,立刻扑上火堆,急迫的想救出兔王。但是,肉身是不坚固的,在烈焰中,兔身极快就被烧殒。婆罗门抱着烧焦的兔身,悲不自胜的泣言:“苦哉!大士!为何倏忽若此?您为了救济其他众生,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今顶礼大士,以大士为依归,愿我未来世常为大士弟子!”婆罗门发誓愿之后,将兔王平放在地上,向兔王顶礼后,又将兔王抱起,婆罗门抱着兔王一同投身于炽焰当中。
帝释天以天眼遥观此境,立即以各种珍宝建塔,大兴供养。世尊告诉诸比丘众:“往昔久远世的婆罗门仙人,即是弥勒前身;兔王,是我久远世前的过去身。”
典故摘自:《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二·兔王舍身供养梵志缘起》
省思:
长久以来,菩萨以度众生为要事,不厌生死,殷切化导众生,善说脱离苦海之法要。菩萨为一切众生,甘受三途之苦,一切祸患,皆了然不动于心。菩萨在前导行,我等亦应行持如是,弘扬正法,开启众生本来心性,念念在定慧,从利他当中圆满道业,以报师恩、三宝恩、以及历劫以来诸佛菩萨慈悲化世之恩。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24-12-19 21:25:50发表在本站,文章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efo123.com/wen/12209.html
最新推荐
热门文章
- 116阅读1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二十八天
- 20阅读2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十五天
- 18阅读3佛教对重婚的看法是什么?
- 18阅读4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三十天
- 17阅读5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 17阅读6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三十二天
- 17阅读7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二十七天
- 16阅读8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二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