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世法、佛法,众生跟佛,无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

2024-12-19 21:25:530

净土法门法师:世法、佛法,众生跟佛,无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

  问:「老法师,您常常劝我们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我很明白,也很努力去学著做。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诱惑,既然已发心要求生西方,那就要厌离娑婆。但是老法师,我是一个很直率的人,心里想什么都会表露在外面,我对吃喝玩乐已没有什么兴趣,也很淡泊名利。但我毕竟还在社会上工作,接触的人大多数喜欢名利,把吃当作一种享受,而对我的吃长素和知足常乐当作是不会享受、不够积极,还说我太早修行了。其实,我并不在意,也不会动摇,只是为难於不知如何去劝服他们。因为我只是作学子,还在学习中,我目前只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来改造自己和劝一些有缘人学佛。师父说『为人演说』,我应当怎样表演给人看?应当怎样引导人修行?在这个五浊恶世修行,真觉得有些像逆水行舟,觉得有一些孤立难行。为了怕被污染,我尽量避开吵闹人群,尽量争取时间薰习佛法或做义工。平常也很少说话,除了要开导人和工作上的需要是例外。如果有人说我怪,我会不会破坏修行人的形象?还有,我对六尘的『法』不太了解,可否为我解释?谢谢老法师开示。我是个英校生,华文写得不好,请多原谅。」

  答:你这一番话的意思都很好,看法都非常正确,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会有成就。在现代这个社会要真正修行,像你这些遭遇是决定不能避免的。我学佛是二十六岁,我的长官、朋友、同事、同学,甚至於老师都骂我:「你怎么去迷信,还迷到这个程度!肉也不吃了,这么消极。」他们都骂我,我听了之后,我只是苦笑来回答他们。为什么?我没有能力说服他们,只有用时间来答覆。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再遇到这些老朋友,他们都说:「法师!您的路走对了。」现在他们晓得了,晓得就迟了,来不及了。年岁老了,他们退休了,我就发现,两年不见面就像二十年没见面了,他们的样子一下就衰老了。

  我们在佛法里懂得这个道理,工作的时候他忘记他衰老了,所以整个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一到退休之后没有工作了,天天想「我老了」,天天想老,很快就老了。老了怎么样?老了一定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到医院,天天找医生,於是一身的病痛都来了。一看到我,我没有老,我也没有病,他们看到非常的羡慕,我用时间来答覆他,用行动来答覆他。你说你积极,你的积极是吃喝玩乐的积极。我也很积极,我天天在研究经教和念佛,我不在你之下,我也是在积极。我们积极的内容不一样,那个后果当然就不相同。我的积极是智慧增长,你的积极是增长烦恼、增长无明,我们两个正好对比。在年轻的时候对比不强烈,时间愈长,对比就愈强烈,非常鲜明。所以这些人见到我,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羡慕。这就是表演给众生看,所以这是需要时间。

  你现在还年轻,好好的努力做,不要被污染。他们这些人要问的话,你说:「过三十年之后,我们比一比就晓得,你就明白到底是我做对了,还是你做对了。」我们的形象是正确的,绝对没有破坏修行的形象,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六尘里面是说我们六根起用的对象,我们眼所见的都叫「色」,所以这个字的意思非常广泛,只要你眼睛睁开,你所见到的都用这一个字做代表。耳根起作用的对象都叫「声」,所以六根对六尘就是对这六种境界。意根对法尘,「意」是什么?意是念头,念头所念的对象都叫法尘。法尘与前面五尘的眼耳鼻舌身所对的有没有关联?有,五尘落谢影子就叫做法尘,所以法尘的境界太广太广了。我们眼睛看到的,看到之后你心里还落著印象,你还在那里想,那个尘就叫做法尘。耳朵听到的,譬如你去看电影,离开电影场了,电影里面那些画面还在你心里活动;你听音乐,你已经离开音乐厅了,回到家里走在路上,你还想到那个韵律,那些都叫法尘。除了我们眼耳鼻舌身所对的这五种对象之外,心里头所攀缘的也统统叫法尘,像梦中的境界,定中的境界,也全是法尘。

  为什么叫「尘」?尘是污染。譬如这张桌子,三天不擦它就有灰尘,就脏了。佛说这些东西,就跟灰尘一样染污了心性,所以称为尘。到什么时候我们六根对外面六种境界清清楚楚又不被污染,这就成功了,我们修行就修这个东西。无量无边的法门,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目标、目的完全相同,就是修清净心,不被污染。你能够不被污染,「定」成就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慧」成就了;定慧等学。如果一被污染了,定、慧都没有了,那就是烦恼习气。大经里佛常说:「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菩提是一不是二,心地清净,烦恼就转变成菩提;心地被污染,菩提就变成烦恼。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跟涅盘也是一不是二。觉悟了,生死就变成涅盘;迷惑了,涅盘就变成生死。所以世法、佛法,众生跟佛,无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学佛答问  (第七十四集)  2001/5/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0074

  同修问:「老法师,您常常劝我们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我很明白,也很努力去学著做。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诱惑,既然已发心要求生西方,那就要厌离娑婆。但是老法师,我是一个很直率的人,心里想什么都会表露在外面,我对吃喝玩乐已没有什么兴趣,也很淡泊名利。但我毕竟还在社会上工作,接触的人大多数喜欢名利,把吃当作一种享受,而对我的吃长素和知足常乐当作是不会享受、不够积极,还说我太早修行了。其实,我并不在意,也不会动摇,只是为难於不知如何去劝服他们。因为我只是作学子,还在学习中,我目前只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来改造自己和劝一些有缘人学佛。师父说『为人演说』,我应当怎样表演给人看?应当怎样引导人修行?在这个五浊恶世修行,真觉得有些像逆水行舟,觉得有一些孤立难行。为了怕被污染,我尽量避开吵闹人群,尽量争取时间薰习佛法或做义工。平常也很少说话,除了要开导人和工作上的需要是例外。如果有人说我怪,我会不会破坏修行人的形象?还有,我对六尘的『法』不太了解,可否为我解释?谢谢老法师开示。我是个英校生,华文写得不好,请多原谅。」

  答:你这一番话的意思都很好,看法都非常正确,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会有成就。在现代这个社会要真正修行,像你这些遭遇是决定不能避免的。我学佛是二十六岁,我的长官、朋友、同事、同学,甚至於老师都骂我:「你怎么去迷信,还迷到这个程度!肉也不吃了,这么消极。」他们都骂我,我听了之后,我只是苦笑来回答他们。为什么?我没有能力说服他们,只有用时间来答覆。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再遇到这些老朋友,他们都说:「法师!您的路走对了。」现在他们晓得了,晓得就迟了,来不及了。年岁老了,他们退休了,我就发现,两年不见面就像二十年没见面了,他们的样子一下就衰老了。

  我们在佛法里懂得这个道理,工作的时候他忘记他衰老了,所以整个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一到退休之后没有工作了,天天想「我老了」,天天想老,很快就老了。老了怎么样?老了一定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到医院,天天找医生,於是一身的病痛都来了。一看到我,我没有老,我也没有病,他们看到非常的羡慕,我用时间来答覆他,用行动来答覆他。你说你积极,你的积极是吃喝玩乐的积极。我也很积极,我天天在研究经教和念佛,我不在你之下,我也是在积极。我们积极的内容不一样,那个后果当然就不相同。我的积极是智慧增长,你的积极是增长烦恼、增长无明,我们两个正好对比。在年轻的时候对比不强烈,时间愈长,对比就愈强烈,非常鲜明。所以这些人见到我,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羡慕。这就是表演给众生看,所以这是需要时间。

  你现在还年轻,好好的努力做,不要被污染。他们这些人要问的话,你说:「过三十年之后,我们比一比就晓得,你就明白到底是我做对了,还是你做对了。」我们的形象是正确的,绝对没有破坏修行的形象,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六尘里面是说我们六根起用的对象,我们眼所见的都叫「色」,所以这个字的意思非常广泛,只要你眼睛睁开,你所见到的都用这一个字做代表。耳根起作用的对象都叫「声」,所以六根对六尘就是对这六种境界。意根对法尘,「意」是什么?意是念头,念头所念的对象都叫法尘。法尘与前面五尘的眼耳鼻舌身所对的有没有关联?有,五尘落谢影子就叫做法尘,所以法尘的境界太广太广了。我们眼睛看到的,看到之后你心里还落著印象,你还在那里想,那个尘就叫做法尘。耳朵听到的,譬如你去看电影,离开电影场了,电影里面那些画面还在你心里活动;你听音乐,你已经离开音乐厅了,回到家里走在路上,你还想到那个韵律,那些都叫法尘。除了我们眼耳鼻舌身所对的这五种对象之外,心里头所攀缘的也统统叫法尘,像梦中的境界,定中的境界,也全是法尘。

  为什么叫「尘」?尘是污染。譬如这张桌子,三天不擦它就有灰尘,就脏了。佛说这些东西,就跟灰尘一样染污了心性,所以称为尘。到什么时候我们六根对外面六种境界清清楚楚又不被污染,这就成功了,我们修行就修这个东西。无量无边的法门,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目标、目的完全相同,就是修清净心,不被污染。你能够不被污染,「定」成就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慧」成就了;定慧等学。如果一被污染了,定、慧都没有了,那就是烦恼习气。大经里佛常说:「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菩提是一不是二,心地清净,烦恼就转变成菩提;心地被污染,菩提就变成烦恼。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跟涅盘也是一不是二。觉悟了,生死就变成涅盘;迷惑了,涅盘就变成生死。所以世法、佛法,众生跟佛,无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学佛答问  (第七十四集)  2001/5/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