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2024-12-21 21:09:262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届禅七开示:什么是平常心  各位大德:  此地是四祖道场,我们打坐的地方叫选佛道场。我们在这里的活动叫修道、行道,并且希望能够见道;释迦牟尼开悟的那一刻叫成道。道是何物呢?讨论起来学问大得很,真正明白了,按照祖师的话来说,不值半文钱。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形容,也无法用任何东西相比拟。说它贵重,贵重得不得了;说它平常,也平常得不得了。所谓触目菩提,菩提者道也。为什么这个最简单的东西把人弄得糊里糊涂,不晓得它是什么?找啊,找啊,千古以来的人就是为了要找这件事。这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道究竟是什么呢?祖师说,就在扬眉瞬目之间。何其容易呀!我们一天到晚眼睛眨个不停,有道没有呢?有道。道是有道,就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天天在接触它,天天在与道同行,同起、同坐、同睡、同吃,却不能真正进入其中,真正去体会它。  如果真的就把扬眉瞬目之间这件事认清楚了,肯承担,哦!这就是道!那实际上,开悟也好,见性也好,极其简单。打开古代祖师的语录一看,你一拳、我一脚,你一言、我一语,你眨一下眼睛,他拍个巴掌,彼此都心照不宣,老师可以印证你了。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人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的人把道看得太奇特,不敢去承当。实际上道并不奇特。你越是觉得道很奇特,你距离道就越远。所以古人说,道就在平常日用中。平常日用事,头头是道,处处是道。道不远人人自远。人总远离着道,把道看得太奇特。  马祖开示说:道不用修。道是不用修的,因为是它一切现成的。什么是道呢?祖师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在马祖来讲,是讲的悟后的境界。我们没有见性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去体会道呢?完全可以。如果不可以的话,道就距离我们很远。什么叫做平常心呢?马祖说:“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把一切对立的执着都扫除干净了,就是平常心。上面所举的六个无,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心态上的执着。这六件事,在我们凡夫看来,都是实实在在的。你越是把这些本来不应该执着的东西坚执不放,你离道就越远。  什么叫造作心呢?一切的构想,一切刻意的追求,不是纯任自然的心态和作法,都是造作。  何谓无是非?认为道在神龛上,道在经书里,道不在生活中,道不在言谈举止中,把道完全看作是圣洁的,就是有是、有非。这样来认识道,道就有了局限性。实际上,道是无处不在的,没有局限性,没有是与不是的分别,所以叫无是非。  什么叫无取舍呢?取一样,舍一样。实际上取舍之心离开道已经有很大的距离,也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无断常。断就是断见,常就是常见。我们的法身、真如、佛性,离四句,绝百非。四句是什么?有句,无句,亦有亦无句,非有非无句。这叫四句。真如佛性不是常,更不是断。常是什么呢?以为从这一生到那一生,这就是我的佛性。断是什么呢?这一辈子完了,下一辈子没有了。佛性是生灭法当中的不生灭。太虚大师曾经说过:“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中,无生亦无灭。”生灭中的不生灭就是道。生灭与断常是同一个意思,不过就对法诠释的角度不同,有时说断常,有时说生灭。那就是道,要在这个地方好好体会。所谓见道,就是要见因缘生灭当下的无生亦无灭。见不到生灭当下的不生灭,不叫见道。  无凡无圣。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凡圣平等,不要有圣凡之心,认为这件事只有圣人做得到,我等凡夫无份,这本身就是一个下劣之心。存在这种下劣之心,要想见道,永远没门。  我们经常讲平常心,实际上平常心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消失或者说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