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法师:九十八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

2024-12-21 21:11:452

惟觉法师:九十八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

九十八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

 

 

(一)981011

  一年一度的住持禅七,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在禅堂里静坐,万缘放下,才能得到禅七的真实利益。禅堂是「选佛场」,怎么选呢?古人有一首偈:「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心当中要一尘不染,万缘放下,能所俱空,这就是标准。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不是以有为法而有差别,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果以有为法而有差别,大众就不能成佛、成道了。有为法,是有相的福报、功德,例如,建一所大的道场,是一件大功德、大福报,这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假使是以无为法,那么,每个人都能成正觉,佛法是平等的。只要能在七天当中坚住觉性、坚住正念、坚住空性,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什么是「无所住」?住,不是身体的安住,而是指念头的活动。念头停在哪个地方,就是住在那里。例如,「觉得自己过去很用功,现在好象没有了。」你的心就住在过去。心里想到未来、憧憬未来:「我将来要建大道场,要普度众生。」你的心就住在未来。假使想到:「我现在要精进、要用功、要把握机会。」就是住在现在。

 

  其实,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所谓「过去心不可得」,所以我们不住过去;过去的一切,不论是好、是坏,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回忆。过去做了后悔的事,都已经过去了,还想那么多做什么?不要再去管它了。所以,过去心不可得,那都是念头,对境生心,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未来心不可得」,在禅堂静坐的目的就是要放下,如果想到未来,就是妄想;何况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到,想那么多有什么用?「现在心不可得」,为什么现在心也不可得?起心动念就是属于生灭。整个地球有成、住、坏、空,这是大期的生灭;人有生、老、病、死,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动物、植物,所有的众生都逃不了生、老、病、死,这是属于中期的生灭。这个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灭,要作这种观察,要有这种警觉。

 

  每个人的念头都有四相迁流:生相、住相、异相、灭相。假使没有悟到无为法,无为法没有现前,都是属于生灭,都是属于有为法。念头一动,就是「生」。例如,「我现在想喝一杯水。」这就是一个念头,这是生相。「口渴得很,要赶快找一杯开水来喝,刚好拿到一杯水了。」这是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层次,「住」相。「啊,这水太好喝了,又香又甜。」觉得很可口,喝得很惬意,前面的生相、住相都过去了,这是第三个层次,「异」相。水喝得差不多了,不想喝了,喝水的念头就「灭」掉了,这是第四个层次。

 

  生、住、异、灭,就是念头的四相迁流,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人生就是糊里糊涂就这么过去。经中说,人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生生灭灭,离不开这些念头就是众生,就会随业流转。生、住、异、灭,是一个念头的四个过程,一个念头则有九十个剎那,一剎那就有九百个生灭。一般人无法发现,证果的圣人就看得很清楚。

 

  所谓「禅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假使在禅修当中无为法不现前,没有坐到一支好香,就对不起自己,空过一生。

 

 

--------------------------------------------------------------------------------

(二)981018

  每个人都想成正觉、都想了生死,什么是正觉?不是等到未来才能成正觉,也不是到哪里去成正觉。到某个地方成正觉,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为什么?「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现在这念心没有安住在正觉上面,就是属于五阴世界,未来怎么成正觉呢?未来必须要靠现在,假使现在都没有沾上边,不知道门在哪里,还想等待到什么净土里去成正觉呢?现在心不能安住,还在业障当中,要到哪里去呢?只有随业流转罢了。

 

  净土是什么?清净心就是净土,染污心就是秽土;善心就是天堂,恶心就是地狱。要从这里来会通,建立一个绝对的知见。一切都在当下这一念心当中,不是在外面。

 

  平时大众弘扬佛法是大慈悲心,开方便来随顺众生。佛所说的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方便法门。什么是究竟?无为法才是究竟;菩提、涅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究竟。所以《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并不是以有为法而有差别。因此,佛法是平等的,不是做了很大的功德才能成道;做了一件大福报、修了大道场,仍属有为法。无为法就是平等的了,师父说法、大众听法的觉心,每个人都有!凡夫众生都是「心猿意马」,这念心就像野马一样难以驯服,就像猴子一样东跳西跳。所以,佛经中将我们这念心比喻成一条水牯牛。为什么?水牯牛东张西望,看到草就吃,犯人苗稼;看到人就斗,不认人的。比喻我们一看到外面的五光十色、听到外面的声音,就生心动念:「这是什么东西?我要去欣赏、欣赏一下。」心跑掉了,这个露地白牛就落草了。什么是露地白牛?地,就是心地。白牛,是指这念觉性一尘不染。假使没有经过一番用功,心当中无明烦恼一大堆,就是水牯牛。

 

  每个人都有一条水牯牛,时时刻刻返照、观照,不准它跑掉、不准它吃草,就是修行。慢慢地,这头牛不吃草了,就变成露地白牛。露地白牛,就是无为法。一坐下来,这念心一尘不染,超越时空,这就是贤、就是圣。假使从现在开始,七天当中都保持露地白牛这个境界,这个禅七就对得起自己;不但对得起自己,一切债务都还完了,不欠任何人一毛钱,就得到解脱。

 

  心无挂碍、无颠倒、无梦想,就是佛经所说的:「离欲寂静,是最为胜」。所谓「离欲」,其中,男女之欲是亟需去除的,检讨自己放不放得下?放不下,就要静坐、就要检讨,就用四念处中的身念处(不净观)来对治,这是对治法门。有所修,就落入有为,因此,修完了之后,不执着能修、所修,又达到无为。

 

  四念处──身念处,观身不净;受念处,观受是苦;法念处,观法无我;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四念处对治自己的烦恼、无明。对治以后,心要安住在觉性上面,觉性才是佛。

 

  「佛者,觉也。」我们这念觉性能够保持多久?顺境、逆境、白天、晚上,都存在吗?自己检讨一下就知道。《六祖坛经》所说的「菩提自性」,即是觉性。师父在这里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就是菩提自性,不要另外去找,也不要等待。

 

 

--------------------------------------------------------------------------------

(三)981025

  修行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要走直路,不要走远路;要走开悟的大路,不要走错路。悟什么?悟此本心,心外无法,性外无佛。一切万法都是自性起用,不论是善法、恶法、世间法、出世法、有为法、无为法,都是自己的本性所起的作用。

 

  既然是自性起用,要用而无用,用不作用想,这就不简单了。诵经,是心的作用,诵了以后,能所俱空,归于觉性,就能得解脱,就属于无为法。「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每个人都有心的作用,用了以后归于空;虽然是空,但每个人的心都能作用,所以不能说是无,而是真空妙有。大众要彻底在这念心上来体悟、来净化、来认识自己,才不会虚度一生。

 

  弘扬佛法是开方便,是大慈悲心,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在利他当中,藉这些善因善缘来利益自己。诸位在精舍里当住持、当教授法师,上课的时候,是心的作用,是好的作用、大慈悲的作用。上了课以后、用了以后,不作用想,能所俱空,就像释迦牟尼佛所云,说了无量无边的法,没有说一句法,能所俱空。假使认为自己说了很多佛法,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皆有,就没有证到空性,没有证到觉性,就属于众生境界,还没有证到贤位,更不可能证到圣位。

 

  空性、觉性是超越的,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我们这个世界都是属于相对的,例如,把电灯打开,属于明;把电灯关掉,就属于暗,这就是相对。同一个空间,把电灯打开就是明,把电灯关了就是暗,到底是明还是暗?因此,明、暗两种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因为是相对的。由此可知,打坐时看到光明,不要执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到黑暗,也不要恐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坚住正念、随顺觉性,不落入明、暗两边,明与暗都是虚妄的境界。

 

   这念心是绝对的、本具的、现成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虽然是本来清净,但自己糊涂,染污自己、作贱自己,起恶念、造恶业,始终都是在妄想当中,不是自己害自己吗?起贪瞋痴、造杀盗YIN,不是在毁灭自己吗?只有心清净、超越,才能得解脱。明白这些道理,修行都来不及了。现在是末法时代,全世界都在瘫痪当中、都在愚痴当中、都在邪见当中、都在杀盗YIN当中、都在斗争当中、都在尔虞我诈当中。要想脱离这些,不是逃到太空就脱离了,一切都是自己的业障,在业障里要怎么逃?只有返照自心,才能脱离世间上的混乱。

 

  祖师大德们给了一个解脱的灵丹妙药,能够起死回生。我们过去都是活死人,现在要回生,就要自己找一条生路,找一条新生的道路,这条路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念心念兹在兹,念念分明、念念作主、觉察、觉照,不落入两边。从现在开始,动静闲忙都是如此,一定有办法达到解脱,这条路就称为菩提道路。

 

  《六祖坛经》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念本具的觉性本来清净,所以,修行不是另外修一个道出来,而是要澄清当下这一念,返照自心,化除烦恼,漏尽烦恼。这个功夫如果自己不做,任谁也帮不上忙,「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这些业障是自己造的,就要自己承担,不要逃避。所以,从现在开始,「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这是第一步。「随」着现前的这些善「缘」、净「缘」,「消旧业」,消除过去的业障。「不造新殃」,有觉、有照,时时刻刻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坚住正念,又称为定慧等持。我们这念心要定慧等持,定慧等持就是坚住正念,就是随顺觉性。佛法不能有丝毫的迷惑,有一点点迷惑,就堕入无明烦恼当中。

 

 

--------------------------------------------------------------------------------

(四)981101

  一年一度的住持禅七,因缘非常难得。所谓「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从现在开始,就是使当下这念心觉察觉照、定慧等持、不迷本心,行住坐卧不离当念,就是这样修行,这就是道。儒家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不能有一剎那的时间离开正念、离开觉性;一离开,就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所想的都是名利财色,就堕落了,就黑暗了,这念心就变成五阴世界、五阴世间。

 

  这个世界一个是正觉世间,一个是器世间,一个是五阴世间,三世间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无法在外面逃避,必须在心当中来转,也就是所谓「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转」,就是转化。现在才知道自己过去是个坏蛋,有些人因此就想自杀。自杀是有罪过的,得不偿失!其实好比我们的手,翻过来是手掌,翻过去是手背,过去所作所为都是坏的,现在翻转过来,重新做人,所说的都是好话,起的念头都是善念,身所做的都是善事,就把过去那个坏蛋化掉了。

 

  修行就是要直下承担,把过去不好的化掉。有些人修了几年,无明烦恼忽然一下爆发出来,转化不了,就堕落了。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觉悟心,没有觉察、觉照的心,也不知道要转识成智。假使念头很多,像长江、黄河的水一样滔滔不绝,挡都挡不住,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念佛、持咒、诵经,用这些方法来对治,把念头转一转。所以,念佛、持咒、诵经,都是转念的法门。念佛时,就朝着起心动念那里念;念了以后,所起的念头没有了,就安住实相、安住无为法。

 

  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为?听法这念心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就是定的境界。这还不算无为,只是一个定,仍是一个有为的境界。不但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当下这念菩提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这样子沉淀下去,这就是无为法。在这里多用功,就会坐到一支好香。

 

  自己要在这条路上磨炼,假使不磨炼,谁也帮不上忙,就算是十方诸佛现前,也帮不了你,一切都要靠自己。如果诸佛菩萨帮得了,众生早就成道了。所以,这就是众生的业,在劫难逃,造了恶业,就必须面对。我们现在不但要面对,还要转,要自己承担。有了过失,要照破,这念觉悟的心要存在;假使觉悟的心不存在,就堕落了。

 

  所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禅宗祖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指当下这一念没有觉悟,离开了本位。本位,就是本具的觉性。大众要坚住在本位上,就要靠自己去练习。

 

  这念心可从三个方面来讲──心之体、心之相、心之用。心之体,就是法身佛;心之相,就是报身佛;心之用,就是化身佛。三身佛都是自己,不要另外到外面去求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法身佛能所俱空,不是求出来的。这一念本心本空,就是法身佛,这就是体,就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道理。

 

  我们这念心做了种种功德,就有功德之相。我们这念心有种种作用,千差万别,就是千百亿化身。所以,三身原来是一身,不是另外还有三身。说有三身,仍是方便,其实就是一念心。这一念心分成三方面来讲,使我们更容易了解。

 

  无为法、定慧等持,这就是法身。能观之智,照所观之理,智慧圆满,就是报身;起大慈悲心,修种种善法,以种种方便普度众生,就成为千百亿化身。三身本来就是一身,不要另外去找三身;假使另外去找,就迷失本心。

 

 

--------------------------------------------------------------------------------

(五)981108

  一切法都是我们心当中的作用,心的作用非常广大,所以要时时刻刻观照这念心,用不作用想。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修种种善法,修了以后,能所俱空,最后安住实相。实相,就是本心。经云:「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每天念佛、诵经,是方便。不要执着方便为究竟,要能所俱空。禅宗祖师说:「思无思思」,「思」就是用头脑来分别、计画、规画事情,这是心的作用。作用以后,要「思无思思」、「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事情做完了以后,要返照能思能想的这念心,回归自性,回归无为法,回归到心体当中,这念心里面有无穷尽的智慧、无穷尽的功德。本心无始无终,所以是无穷尽的;假使向外去追求,就颠倒了。

 

  所谓「思尽还源」,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好,做完了以后,要「还源」,销归自性,不要思了以后还在那里打妄想──或是沾沾自喜,或是忧愁烦恼──这都是不对的。要「思尽还源」,做好了之后,把能思、能想、能做的这念心归于自性。

 

  禅七要如何用功?不是双腿盘起来坐在这里就是用功,而是要用心地法门。打坐是最殊胜的一个法门,走路容易散乱,躺着则容易昏沉、睡着,都不容易相应,所以藉由静坐的姿势和方法,在禅堂里用功。这些条件具足了,就能增进道业。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每一宗、每一派最后都要销归自性,归于无为法、归于菩提、归于涅槃、归于觉性,否则就变成了外道,或是落入五阴境界,将来就会堕落。

 

  今天开宗明义揭示心地法门,让大众直截了当在这上面用功。功夫是用出来的,假使不用,这个功夫始终是潜藏在觉性当中,无法显现。我们现在是随着善缘、随着净缘、随着禅七的因缘,以名昭德,利用这些因缘把自己的性德召唤出来。就如同念佛一般,「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归自心」,念佛也是以名昭德,每个念头都是从心起,「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了之后又回归自心,「念念归自心」。所以,是不是万法归宗?

 

  我们现在不念佛,而是直截了当保持无念、无相、无为、无我。《六祖坛经》云:「有念念成邪,无念念即正」,随便起一个心、动一个念,就落入思惟境界,就落入生灭;无念,才是正。

 

  佛经里提到一个「老实念佛」的法门。世尊告诉舍利弗:「我有一个老实念佛的法门。这念心随起一念就是邪,无念、无住、无为就是老实念佛,佛才会现前。」「佛」,就是指觉性。希望每一位要在这里用功,假使能在这里用功,有了一点点相应,就了解佛法所说的不是譬喻、不是形而上的东西,绝对不会退转。

 

  大众平时都很发心,修福报、修精进、修慈悲,护法护教,现在参加住持禅七,是更上一层楼。现在在禅堂用功,就用一个「歇」字,「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保持觉性。有了烦恼,就要对治,就要返照,把烦恼破掉。假使不破掉,无明烦恼的根始终潜伏在八识田中。要相信佛法,用智慧和定力,自己改变自己,要有这种信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